儿童乐园是一片蓝海,也是一片危机四伏的蓝海。
二孩政策的开放,新生儿的增多,新一代父母对儿童教育的重视,这些都是这个行业前景被普遍看好的原因。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儿童游乐则达到1.5万亿元。
大多数儿童乐园在开业前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核心是什么,只知道这是一片蓝海,然后一味地迎合模仿,最后扑通一声栽了进去。
举个例子,相比其他消费行业,儿童乐园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是不同的——掏钱的是家长,游玩的是小孩。因此,有一些儿童乐园将运营的重心放在了家长身上,比如采用莫兰迪配色(以低饱和度著称)这种更符合成人审美的外观去打造所谓的“高级感”乐园。
但实际上,孩子如果长期待在低饱和度的环境,是不利于大脑的发育的,而高饱和度颜色虽然看起来“不够高级”,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发展。
这种取舍其实也折射出了这个行业的某种本质:
儿童乐园的确是一片蓝海,但正因为是一片蓝海,热钱在这里不起作用,只有更沉淀的核心内容才能吸引到广泛潜在的利润。比如这个攀爬空间,向右可以连接到数字奇幻森林,向左可以去搭乘二楼的小火车或滑
滑梯进入海洋球池。
员工的要求是:
只要在这个社区出现,就是孩子的榜样,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和顾客当下的行为和说话会不会给小孩带来不好的示范。
这种理念也得到了社区家长的一致认同,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还体现了另一种更微妙的运营智慧。
还比如在数字手工坊里,小孩可以在游戏机上创作不同的卡通角色,之后打印自己定制的角色折纸,手工组装后还可以进一步把这些角色扫描放入虚拟数字公园里